眉县,这座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小城,南依秦岭,北跨渭河,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。从唐代诗人岑参笔下"中庭井阑上,一架猕猴桃"的庭院景致,到如今30.2万亩的规模化种植基地,眉县猕猴桃已走过千年历程,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"金蛋蛋"和农民增收的"致富果"。
眉县地处秦岭北麓,海拔442-3224.4米,呈现"七河九原一面坡,六山一水三分田"的复杂地貌。这里气候温和,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12.9℃,无霜期218天,年降水量589毫米,日照时数达2087.9小时,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了理想的"阳光浴"。
尤为独特的是,眉县昼夜温差可达15℃以上,这种温差条件使得猕猴桃能够积累更多糖分,形成独特的"酸甜黄金比"。加上秦岭雪水灌溉和肥沃的冲积土壤,共同孕育出眉县猕猴桃的卓越品质。
眉县猕猴桃产区土壤以耧土、褐土和棕壤为主,pH值6.5-7.5,有机质含量丰富,通气透水性良好。境内有大小河流19条,石头河水库库容达1.2亿立方米,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。
眉县猕猴桃已形成绿肉、红肉、黄肉三大系列,早、中、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品种格局,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。
作为眉县的主栽品种,徐香猕猴桃果实呈圆柱形,果皮黄绿色,被黄褐色茸毛,果肉绿色,汁多味浓,具有柑橘、草莓、甜瓜的混合香气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.3%-19.8%,维生素C含量99.4-123.0毫克/100克,酸甜适中,耐储运,是市场上的"常胜将军"。
早熟品种,果实卵形,果皮黄褐色,果肉翠绿色,质细多汁,口感香甜,香气浓郁,维生素C含量高达185毫克/100克。
晚熟品种,果形端正美观,单果重80-100克,果肉致密均匀,酸甜适度,耐贮藏运输,货架期长,是出口的主力品种。
眉县传统晚熟主栽品种,果实近椭圆形,平均单果重102克,最大可达160克。果皮褐色,密被黄褐色硬毛,果肉翠绿色,肉质细嫩多汁,酸甜适口,具有浓郁果香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%~15%,维生素C含量高达190-350毫克/100克,营养丰富。
果实中大,圆柱形,果皮绿褐色,果肉红心放射状,含糖量高,口感清甜,维生素C含量达135毫克/100克,是高端市场的宠儿。
果实椭圆形,果皮黄褐色,果肉金黄色,肉质细嫩,风味浓郁,具有芒果风味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%-20%。
眉县全面推广"四改五提升"技术模式,即改土壤、改品种、改树形、改模式,提升基础、技术、品质、品牌、效益。通过土壤改良20余万亩,改造老旧低效果园4.1万亩,建设设施大棚400余亩,使猕猴桃优果率提升至90%以上。
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猕猴桃试验站,组建"1+2+2+N"技术推广模式(1名科研人员+2名县技术骨干+2名乡土专家+N个农民技术员),培养了13名乡土专家、350多名高级果农,年培训果农10万余人次。
建成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和大数据示范中心,推广智慧农业施肥系统,实现精准灌溉、配方施肥,节水灌溉成本降低44%,示范园优果率达90%以上。
眉县猕猴桃被誉为"维C之王"和"营养金矿",其营养价值远超20多种常见水果:
含量100-420毫克/100克,是柑橘的5-10倍,苹果的20-80倍
富含钾、钙、镁、铁等14种矿物质
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
促进肠道蠕动,降低胆固醇
含黄酮类、多酚类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、抗炎作用
截至2024年,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.2万亩,占全国1/7,年产量53.9万吨,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%来源于猕猴桃产业。
每年仅9月初至10月末开放
产地直供·新鲜直达
从1978年的300亩示范园,到如今的30.2万亩规模;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;从地方土特产到国际品牌,眉县猕猴桃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。未来,眉县将继续推进"百年产业、百亿产值"目标,让这颗"黄金果"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。
返回顶部